回归,更是超越
通州区三余镇的养猪大户朱耀明,深知肉价有跌必有涨。去年下半年,他计划扩大养殖规模,面积扩大至1.3万平方米,增加苗猪6000头,可是由于成本日渐上升,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南通农商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6位村民进行信用评议,最终授予100万元的贷款额度,用于扩大再生产。如今,朱耀明的生猪全部出栏,同比增收20万元。
为每一个有资金需求的农户建立档案,让每一个渴望摆脱贫困的梦想变成现实,这是南通农商行“阳光信贷”惠民工程的宗旨。南通农商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社,信用社的信贷员早先就是“背包上的银行”,然而在推进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过程中,信用社也慢慢习惯于“坐堂办公”。农商行成立后,力推信贷员重返农村一线,走村串户,为建立农户信贷档案,推广“阳光信贷”业务。
南通农商行董事长曹康认为,“阳光信贷”看上去是回归,实质是超越,因为“扫街式营销、群众性评议、灵活性用信,可推动农户信贷实现服务理念、方式、产品的一次跃升。”
经过一年的探索,“阳光信贷”开始由点到点的支持模式发展为由点到面融资的服务模式,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由此受益。位于通州东社镇的江苏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农商行的支持下,年销售达4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景瑞公司现已在通州的东社、金沙、十总等地成立5个基地,种植豆类、茄果类、瓜类、叶菜类、根菜类等18类有机蔬菜,产品畅销上海及苏南地区各大卖场、大型连锁超市、星级宾馆。
“盲区”变“蓝海”
南通农商行的实践表明,只有变化思路、错位竞争,才能把金融服务“盲区”变成遨游的“蓝海”。
我市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每一个工程需要众多项目经理协作完成,而项目经理融资时常常遭遇尴尬——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足额的抵押,既不能办理对公业务,农户贷款在额度上又不能满足要求。针对这一金融服务盲点,南通农商行邀请北京正信嘉华管理顾问公司设计特色贷款,并形成一个产品、一套流程、一个制度科学体系。产品推出近一年,先后发放贷款1.9亿元。
通州建总项目经理袁国民在外地从事土建、装潢工程,今年3月在河北承接到一笔业务,需要购置塔吊等设备,缺少资金200万元,但在各家银行借款四处碰壁。实地调查后,南通农商行果断给予200万元信贷支持,及时解决其燃眉之急。
叠石桥家纺城、钢丝绳板块、船舶修造板块等产业集群的崛起,无不得益于农商行的创新产品。南通农商行行长沈峰山告诉记者,他们为家纺行业量身打造出动产质押贷款,以存货、产成品为质物进行融资,让仓库里有形物品变成无形资金流动起来。紫罗兰家纺的持续跨越即是一例。
科技金融启程
7月7日,江海英才创业周在市体育会展中心开幕,南通农商行所属的新城科技支行展台吸引不少创业者驻足。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提升创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高风险、轻资产等特点,融资难往往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作为我市首家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专营机构,新城科技支行着力构建“政、银、保、投”四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在市区观音山科技创业园从事水处理产品生产的美泰克斯膜技术江苏有限公司,经过近两年的研发,于今年初投产,然而面对150万元的资金缺口,总经理顾涌一度一筹莫展。在市科技局的推介下,新城科技支行主动对接,展开信贷调查,最终与南通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投贷结合”的方式给予其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150万元是创业投资基金,50万元是享受基准利率的科技支行贷款。现在,企业顺利走上量产之路,首家直营店已于6月份在南京开业。
“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南通农商行的变化实在让人吃惊。不过,他们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使命感一点都没有变……”这是农商行客户唐伟的感受,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