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发展规划
南通市港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
作者:hmclyzj 发布时间:2011-10-12

第一章  “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港闸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主动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预计“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都能如期或提前完成,总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年均增幅13.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5万元,年均增幅14.4%。预计2010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49亿元,是“十五”末的3.3倍,年均增幅26.7%,占GDP比重约27.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是“十五”末的3.1倍,年均增幅26.1%,占GDP比重约10.7%。

结构效益有效提升。预计2010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4:75.6:23。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8.6%,三产比重较“十五”期末提高近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底实现全部工业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增加值达123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主导产业从传统的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逐步发展到装备制造、船舶修造及配套、电子信息等领域,三大主导产业占比达37%;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预计2010年底规模企业达781家,比“十五”末净增454家,亿元企业达78家,净增50家。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预计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21%,比“十五”末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形成了北城科技园、紫琅科技园、牛津科创园等科技产业园区。第三产业快速兴起。预计201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75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汽车销售、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提升,文化创意、名品直销、第三方物流等新型业态逐步显现。农业稳步发展。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转变,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值占比明显提高。建筑业较快发展。预计2010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施工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比“十五”末翻两番,建筑企业达95家,获“詹天佑”优质工程奖等各级奖项50多项,竞争力显著提高。

发展后劲持续增加。预计2010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十一五”累计达476亿元,为“十五”累计的4.2倍。其中,工业投入累计达322亿元,占比达67.6%,主要实施了宝钢线材、吉宝重工、南通科技、大生二棉“退城进园”、江苏南通电厂、润邦重机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服务业投入累计155亿元,占比达32%,主要实施了奥特莱斯、美丽华广场、百安宜家、尚美家、绿洲假日酒店等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

内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经济取得进展。预计2010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到账0.77亿美元,工商登记注册外资2.8亿美元,“十一五”累计分别达4.3亿美元、17亿美元;预计2010年自营出口额13亿美元,“十一五”累计59.3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60.3%、7.2%。民营经济取得突破。预计2010年底个体工商户约12921户,私营企业7006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20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8倍、2.4倍和4.9倍。预计2010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15亿元,占GDP比重的65%。

城市建设明显加快。交通网络逐渐完善。“十一五”期间,通启高速公路、沿海高速公路和新204国道相继通车;新长铁路南通段、宁启铁路一期工程先后开通运营。区域对外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城闸大桥、滨江大桥、北城大桥等多座大桥,进一步加强与老城区的融合。建成长江北路、城北大道等快速路22公里,工农北路等主干路19公里,国强路等次干道40公里,长华路东侧道路等支路33公里,发展腹地全面拉开。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区区域环境综合指数于2009年基本达到小康标准要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绿化面积达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7个和10个百分点,城乡绿化系统进一步完善。相继建成五里树、五花、城市绿谷等公园绿地,建成宁启高速、通京大道、永兴大道等交通主干线两侧绿色通道。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学校”6所、“生态村”7个,80多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2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定。房地产开发步伐加快。地块开发日益升温,土地出让单价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出让土地7060亩,出让金达106亿元。万科、保利等品牌地产成功引入。苏建阳光新城、中港城、高迪晶城等较高档次商品小区不断呈现。怡园新邸、怡园北村、永兴佳苑、天玺花园、幸福家苑、民安花苑、隆兴小区等一批低价位商品房和农民集中居住区陆续建成。老镇改造有序推进。启动公园一村、新工房、南工房等5个老小区改造,动迁老镇居民2800户、9000人,占唐闸镇危房户改造的70%左右。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文体事业快速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教育投入保持全市领先,“十一五”期间教育经费投入达 6.2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53%。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新建北城中学、十里坊小学等4所学校以及天玺、隆兴等4所幼儿园。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实现“六位一体”服务。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压力得到缓解。切实落实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城乡卫生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江苏省卫生村”全覆盖。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完成新医改近期重点任务。创成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和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实现市区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医保的并轨。创成省有线电视先进区,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组组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被评为“省人口计生示范区”和“省优质服务先进区”。区档案馆成功创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就业水平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0.6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年均增长约13.3%和10.6%。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末,恩格尔系数为32.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居民平均寿命达77.27岁;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以上。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老年人优待政策、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救助制度和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护理补贴等制度不断完善。慈善救助水平提高,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并轨。

 

第二章  “十二五”指导思想、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面临形势和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港闸区建设“品质新城”和“四优强区”、奠定南通“两大转型”排头兵新形象、打造南通主城区新面貌的重要发展阶段,是港闸区“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重大历史时期,是港闸区转型升级的突破期、“主城区”地位的确立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造成世界经济大衰退的同时,也推动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转型并催生重大的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将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走向产生深远影响。从国内环境看,“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日益加快,体制机制更趋完善。从港闸区区情看,“十二五”时期港闸面临诸多历史性机遇:

转型升级的突破期。“十二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的全面释放,是港闸面临的最为重要的发展机遇。两大战略机遇有利于港闸在“十二五”期间更多地分享到国家战略的规划导向效应、政策支持效应和要素引导效应。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强劲发展、特别是上海的北拓辐射,使得港闸与先进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对接,有利于港闸全面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转型升级。因此,“十二五”时期,各种历史性机遇将为港闸加快转型升级创造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主城区地位的确立期。港闸地处南通市区中心区域,经过区划调整二十年开发建设,港闸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和新热点。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建设提速,使得港闸的区位优势实现质的跃升。多座跨通吕运河大桥的建成,使港闸与老城区实现无缝对接;多条快速通道、骨干道路的修建,使得区域框架全面打开;沪通铁路长江大桥的规划建设,使得港闸全面融入苏南,成为江苏东部沿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加之北翼新城核心区、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等一大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港闸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载体。港闸已基本具备向“主城区”迈进的有利条件,这些都为港闸加速塑造城市、确立“主城区”地位奠定了十分厚实的基础。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十二五”时期,是港闸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南通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港闸区委六届十二次全会,都对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行详细部署。更高的发展目标,更丰富的发展内涵,更全面的发展要求,这些都为港闸加快实现北翼新城与南通强区的统一、现代化建设与主城区建设的融合,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在充分认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港闸区面临的外在挑战、制约瓶颈和自身差距。一是由于国际需求市场调整,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对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冲击;二是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使港闸区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三是我区服务业占比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创新驱动力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四是资源、生态、环境等对我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五是城市功能、社会管理、民生改善等发展任务更加繁重。这些都对“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将可能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我们既要牢牢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又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着眼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花大力气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经济发展的重点锁定在转型升级、提档加速上,把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上,把社会建设的方向调整到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上,为加快“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港闸实际,突出“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城市化为引领,以项目等要素集聚为带动,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民富居安为根本,加快实现产业向高端、工业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城郊型向主城区、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全面小康向现代化“五个跨越”,推动“品质新城”和“四优强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初步建成市区北翼业态、功能、形象皆优,活力、实力、魅力兼备的现代化新型主城区。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原则是:

——始终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转型升级是港闸刻不容缓的战略选择,是“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基石。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加快发展。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克服暂时的困难和矛盾,切实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抓转型,持之以恒地把转型发展贯穿于“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全过程。

——始终坚持以城市化为引领。加快城市化是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以城市化为引领,加快城市化进程,有效化解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滞后于工业化的矛盾,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优质资源要素集聚,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动力源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抓好科技进步,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效化解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推进全方位开放,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科技人才,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港闸经济,为“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

——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是“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创造高效、有序、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凝聚发展合力。

 

==============setpage==============

第三节 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着力打造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与主城区功能要求相符合的 “1+6”功能板块布局

北翼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商业购物、文化娱乐、生态居住,建设港闸经济、文化、商业中心。

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产业板块。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区域总部经济和高端制造业,建设国际化、生态型、综合性和宜居创业商务城。

开发区综合功能板块。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与光电一体化、软件服务外包与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建设集高档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精品公寓、滨水公园于一体的现代综合商圈,建成生产、生意、生活、生态、生命和谐共生的产业新城。

唐闸老镇文化旅游板块。以通扬运河为轴心,以南通·1895项目为龙头,重点发展以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等为主的文化产业,以及以工业遗存和历史街区为基础的文化休闲旅游业。

工农北路高档居住、高端市场集聚板块。以工农北路为轴心,以秦灶镇区为载体,重点发展高档商住、精品街区、品牌酒店、特色餐饮、高端市场,建设宜居宜商集聚区。

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板块。以南通船舶配套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建设集生产、总装、维护、销售、仓储于一体的船舶配套中心。力争成为面向全国的大型船舶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和船舶配套综合服务区。

火车站现代物流产业板块。以南通火车站物流园为载体,重点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建设面向全市、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集聚区。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目标是:

——加快建设经济业态和质态领先的现代化新型主城区。以增强综合实力、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质态为取向,到“十二五”期末,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房地产增加值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取得历史性突破,基本建成以现代城市产业为支撑,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之区。

——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与形象上乘的现代化新型主城区。到“十二五”期末,“功能完备、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生态”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以商、办、住、游、购、娱为主体的消费集群初具规模,优质、均等、多层次的公共服务总体配套,集滨江水城、生态绿城、功能新城为一体的宜居环境初显特色,基本建成以核心区为龙头,“1+6”空间布局合理,形象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之区。

——加快建设社会祥和与文明一流的现代化新型主城区。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就业更加充分,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放大,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社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长安港闸”、“法治港闸”、“诚信港闸”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基本建成生活安康、社会和谐、充满现代文明气息和社会发展活力的幸福首善之区。

 

 

港闸区“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指标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十二五”目标

指标属性

结构调整

(9项)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354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4

预期性

3

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35

预期性

4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30

预期性

5

城市化水平(%)

90

预期性

6

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

13

预期性

7

房地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0

预期性

8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累计(亿美元)

6.5

预期性

9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幅(%)

18

预期性

自主创新

(4项)

10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

2

预期性

11

万人专利授权量(件)

160

预期性

12

新增科技基础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个)

35

预期性

13

自主品牌数(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和省名牌、著名商标)(个)

20

预期性

民生幸福

(12项)

1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5

预期性

15

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

2

预期性

16

城乡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

 

约束性

其中,基本养老覆盖面(%)

>100

基本医疗覆盖面(%)

>95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面(%)

>96

17

城镇登记失业率(%)

<2.5

预期性

18

城镇新增就业累计数(万人)

1.75

预期性

19

教育卫生文化支出占一般预算收入

比重(%)

>50

预期性

20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

>40

预期性

21

人口自然增长率(‰)

<1

约束性

22

人均预期寿命(岁)

78

预期性

2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5

预期性

24

因特网普及率(%)

>60

预期性

25

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

<75

预期性

生态环境

(5项)

26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88

约束性

27

城市绿化覆盖率(%)

48

约束性

28

森林覆盖率(%)

22

约束性

29

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5

约束性

30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公顷)

1153

约束性

 

第三章 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

 

第一节 构建新型城市格局

      按照“规模化、高端化、集聚化、协调化、生态化”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布局,构建“一主两副两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加速北翼新城核心区建设,加快核心区周边开发,不断放大核心区的辐射连接作用,以北翼新城核心区建设引领港闸城市化发展。

     北城主中心——北翼新城核心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显雏形、五年出形象、七年全面建成”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鸿鸣摩尔、美食城、城市综合体、万科城、华强电子数码广场等项目,建成南通市区又一重要商圈。建设南通华强城市乐园,成为南通市区又一休闲旅游中心。建设城市公交枢纽,形成港闸公交换乘中心。打造以江海大道、通吕运河、秦灶河与幸福河为重点的沿路滨河景观带,打造宜居品质新城。建设北城高中、北城中学(二期)、北城小学、区少年宫、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及老年大学等项目,形成港闸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中心。

实施秦灶镇区改造,依托工农北路和永怡路,建设精品街区、桂花小镇、皇家花园、文峰汽车广场、大型超市等项目,连同现有的鸿运装饰城、金海岸广场,与北大街组成核心区商业圈。

     北城副中心——开发区和唐闸老镇。开发区,以长平路与江海大道交汇处为节点,建设集高档住宅、购物、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五水生态城和上海保利房地产等项目,加快完成永兴片区的改造,建设高迪晶城星级酒店、红星美凯龙、南通汽车摩尔、南通酒城,打造永兴片区商业圈,形成北城副中心。唐闸老镇,以南通·1895项目为抓手,实施唐闸老工房改造和通扬运河景观建设,建设以大生工业遗址、传统手工业展示、现代创意手工业、艺术社区为主的现代旅游休闲区和文化胜地。

     北城组团——陈桥片区和幸福片区。陈桥片区,实施陈桥镇区异地新建,南部建设新镇区,北部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园,西部建设船舶配套新区,东部建设生活休闲区,形成北城组团。幸福片区,实施幸福镇区改造,南部接轨北翼新城核心区,东部建设南通火车站物流园,北部建设休闲农业园,中部建设商业街区,西部重点建设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

 

第二节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着力构建由干线公路及城市道路、铁路、航道、港口、管道、电网等组成的交通框架,形成开放、高效、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铁路。完成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港闸段建设工程,基本建成沪通铁路港闸段。城市道路。完成江海大道、通宁大道等道路的快速化改造;完成高店立交、高墩圩桥立交、静海大桥等桥梁建设;完成机场路、工农路北延、长平路西延等主次干道建设。完善城市支路网建设。到“十二五”期末,新建道路100公里,累计建成快速路总长40公里,主干路70公里,次干路100公里,支路90公里。规划道路网密度为3.7公里/平方公里,形成完善的现代城市交通网络,实现“5分钟上干道、10分钟上快速路,15分钟出区城”的目标。航道。“十二五”期间重点保障通扬运河港闸段、通吕运河港闸段航道整治和九圩港船闸扩容工程,提高航道技术标准和通航能力。港口。完成通沙汽渡上游岸线的资源整合,建设高技术含量的特种船舶制造基地;结合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和沪通铁路长江大桥的建设,以及横港沙港口开发方案,天生港港区由临港工业港区逐步向综合性港区转变,以港区开发带动天生港地区功能提升。管道。扩大供热管道覆盖面,向陈桥、幸福街道延伸,力争“十二五”期间铺设供热管道20公里。加大市政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污水处理扩容升级,由现日处理5万吨提高到15万吨,新建污水提升泵站12个,新增排污干管约100公里。公共电网。完成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区、站后物流园区、商业房地产开发地、农民集中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公共电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电网规划,加快改造和建设步伐。

    打造宜人生态景观绿化。注重景观绿化建设与品质新城建设的有机融合,将港闸打造成适合人居和休闲观光的理想之地。以城市园林建设为主,农村村庄绿化为辅,打造城乡绿化统筹发展新格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基础,构建生态平衡、景色优美、舒适宜人、效益显著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绿地系统。大力建设沿铁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主干道和部分次干道等道路的生态防护林,沿长江、通吕运河、九圩港、通扬运河及部分二、三级河道的防护林;努力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着力建设五生、滨江等全市性公园及北城、秦灶等区域性公园,同时加快开发片区公园和社区游园及街区小憩园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园和公共绿地体系;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开展居民小区和机关、企事业绿化建设,提升居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质量。到2015年全区完成城乡绿化面积1万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初步建成“绿色港闸”、“园林港闸”。

    实施清水固堤水利工程。将沿江及区域防洪、建成区内河道排涝、水环境整治作为水利建设的重点,实现“水通、水动、水清、水安”的目标。构筑长江堤防和城市防洪屏障。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堤防及穿堤建筑物,加快对天生港闸改造,加快《南通市城市水系规划》实施进程,形成沿九圩港、通扬运河、通吕运河防洪包围圈。开展河道疏浚整治。贯通水系,形成引排畅通、水体交换频繁的城市河网。加大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水利。结合排涝工程、河道贯通整治、动水工程建设,增加河道自净能力,消除内河劣五类水体,提升建成区河道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使水质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水体水质达标率90%以上,水生态环境更加净化、美化、优化。

 

第三节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

      以创建生态型城市为载体,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构建科学、高效、严格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深化以管理重心下移为特征的属地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以数字监控管理为纽带的联动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权改革,加快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探索建立以项目化、市场化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市容和环卫事业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积极开展市容示范路创建达标活动。加强交通秩序管理,提高户外广告设置水平。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维护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队伍数量达万分之三到万分之五,人员性质达到上级部门规定的目标标准,促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版权申明 主办:南通市港闸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协办:www.123365-sb.com
地址:南通市城港路58号 电话:0513-85609663 邮编:226005 苏ICP备11034712号
技术支持:江苏中威科技软件系统有限公司